2009年是小豬的挑戰年,這一年小豬立下志願要挑戰一些以前覺得"很難"、"很花時間"、"很費工夫"的事情(主要還是料理啦!),新年的時候挑戰了日本的過年料理,前陣子做了韓國泡菜(不過因為不好吃,所以下次挑戰成功再來報告!),一月底的時候則是挑戰了手製味噌。
自家製作味噌挺有趣的,我跟小豬公玩得很開心,如果有小朋友的家庭可能會更有趣,雖然不是很簡單、也很費時,但如果發憤一下,應該會是一項很值得嘗試的挑戰。
以下是我們家兩隻豬和味噌奮鬥的紀錄,因為經常是滿手豆泥,所以照片沒有照得很多很好,請見諒!
手前味噌 = 自家製味噌 = 自豪、自傲。因為自家製的味噌會為了符合自己的喜好而去調整、使用好的素材,所以現在都被拿來形容當作自己得意的、值得自豪的事情。
我們家的手前味噌:
總製作時間表:(參考用)
浸泡黃豆 12小時(前一晚浸泡最好)
煮黃豆 3-5小時
攪碎黃豆 1小時(依據使用工具不同會有時間差)
混和米麴、鹽、黃豆泥 20分鐘
做味噌球+裝罐 20分鐘
材料:約4公斤重份量
黃豆 1公斤
米麴 1公斤
鹽 490g
種水 約300g(煮黃豆的水300g+35g的鹽)
種味噌 250g(自家製味噌為了促進發酵,需要添加已經製好的味噌,可以直接購買市售的味噌,但須注意成份表中未使用酒精之商品)
容器 請使用容量約5公斤的容器,陶罐最好、塑膠盒亦可,不要使用金屬製的。
其餘所需工具:
消毒用酒精或35度以上的酒 35g
大鍋子(三公升以上,若無就需要分鍋分次煮)
直徑30公分左右的大鍋或盆子 攪拌米麴與黃豆用
濾杓
攪碎黃豆用的攪拌機或製作馬鈴薯泥用的擠壓器
重石 800g(壓味噌用,可以使用一般的石頭、壓醬菜的重石等,推薦使用鹽袋,重量較均等且有消毒作用。)
保鮮膜一張
報紙和繩子
作法:
1.黃豆洗乾淨後,加入黃豆的3-4倍水量浸泡一晚(約12小時),至黃豆變成兩倍大。
浸泡前
浸泡後
2.換新的水煮黃豆,水量約為黃豆的兩倍,煮約3-5個小時至黃豆變軟,中間需視狀況加水、撈取浮沫。
大豆的軟度要像這樣,可以用拇指與小指輕輕壓碎的程度。
3.把黃豆瀝乾,煮黃豆的水留下300cc,加入35克的鹽作成種水備用。
4.趁黃豆尚熱的時候攪碎,盡量攪到均等粗細,全部攪成泥也可以、稍微有點顆粒也別有一番風味。
(福維克的攪拌機不能攪黃豆泥,無法攪拌均勻!所以後來還是改成手壓比較快。)
5.準備種味噌,250g分成兩團。
6.用酒精消毒容器之後,將一半的味噌塗抹在容器的底部。
7.在大鍋子中混和米1公斤麴與490g鹽,混和方式請見下圖,手勢要輕柔,不要把米麴壓碎了。
8.將壓好的黃豆放入混和好的米麴與鹽中,並加入剩下的種味噌,輕輕攪拌至均勻,拌好的味噌應該要是溼潤柔軟的狀態,若不夠軟,中途可加3-6大匙的種水調整(我加了約10大匙,應該是因為攪豆泥的時候沒有加的關係,所以比較乾)。柔軟度測試方法是小拇指可以輕鬆插入的程度。
9.將拌好的味噌捏成拳頭大的球狀,排除內部空氣後放入容器中,之後用手背輕輕擠壓味噌,使其無縫隙的變成平坦狀。重複這個步驟直到將所有味噌緊密的裝入容器中。
10.將保鮮膜蓋在味噌上,務必完全與味噌密合,不要有空氣接觸,才不容易長霉。之後蓋上鹽袋作成的重石,稍微調整一下使鹽均勻蓋在味噌上。
11.蓋上蓋子,包上報紙綁好,紀錄上日期後,放在陰暗、乾燥的地方。
一、二月做好的味噌,放到五月左右要拿出來攪拌、將上下味噌調頭放(天地返し),以便控制味噌均勻發酵,之後再放到九、十月就可以吃了,有耐心一點的可以放一年,味道會更濃厚溫潤。
第一次做味噌心中很忐忑,每次一想到那一大罐,就很怕她發霉或壞掉,又不能打開來看、打開更容易增加發霉機會,只能等到五月才能見真章。這樣長時間的期待與不安,實在是一大挑戰啊!
今年的大挑戰,這個手前味噌大概是最大、最久、也最辛苦的一個,希望能有讓人不會失望的結果啊...敬請期待五月的天地返し!
留言列表